过度开发,有害无益

过度开发,有害无益

  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不太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年轻父母们大开眼界,听到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说法。比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一个孩子到4岁时,其智力发展了50%,另外30%到8岁时发育完成,其余的20%到17岁时完成。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出生后头3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的任何阶段……”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更使人后悔不迭:“婴儿生下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了。”
年轻的父母听到这些说法后,大为震惊,迫切希望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中国有人提出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具体指标:“0岁认字,3岁扫盲”,并且武断地说:“婴儿个个都是神童”!这种说法,使一些年轻父母非常振奋。他们不相信,“神童”都出在别人的家里。“情人眼里出西施”,父母眼里出“神童”。左看右看,做父母的怎么看自己的孩子也是“神童”的“胚子”。于是,在一部分年轻父母中就掀起了开发儿童智力的热潮。

应当说,中国的父母从不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到开始重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是从愚昧到文明的重要转变,是开化的表现,按理说应该使人高兴。然而,从当前的情况看,却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那就是“过度”开发,有的甚至实施“掠夺性”的开发,大有“杀鸡取卵”之势。有的在孩子一两岁时,就买来了钢琴、文房四宝、画笔画板,延请老师教钢琴、书法、绘画;也有的以小学课本为教材,提前教孩子学小学生才学的知识。还不到上小学的年龄,就迫使孩子以学习为主,每天排得满满的,提前实现从以游戏为主到以学习为主的过渡。家长下这么大的功夫,孩子要是学不好,不愿意学,就拳脚相加。也有的对“不打不成才”的说法深信不移,效法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做法,残酷地进行强制开发。在有些父母看来,儿童的智力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狠狠地开发,绝不能手软!

应当承认,儿童从0岁到6岁之前,是身心发展相当迅速的时期,他们的大脑接近发展成熟。学龄前儿童具有潜在的智能,有待于开发。但是,家长必须明白,儿童毕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智能的潜力是有限的,并不是无限的。要开发,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不能操之过急。超过了儿童可以承受的范围,实施“掠夺性”的开发,会伤害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不及时开发,会影响儿童智力正常的发展;同样,“过度”开发,也会对儿童的智力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这就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道理。

社会上是有天赋很高、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特殊才华和智能的孩子,那是人们常说的“神童”。不过,“神童”毕竟是极少极少,有人说:“婴儿个个是神童”,那不是事实;说什么“能让神童进入千家万户”,那是吹牛。有的父母听说有的孩子两三岁就能认一两千字,就以为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也照“方”抓药,不惜花重金实施什么“工程”“方案”,“照葫芦画瓢”,企图也把自己的孩子造成什么“神童”,也想过一把当“神童”爸爸妈妈的“瘾”。其实,婴儿并不个个都是神童。如果家家户户都对孩子进行“神童教育”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孩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呢。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前些年,当时国际上的所谓“两霸”对峙,它们进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教育的竞争。双方在教育上进行的改革措施,不约而同地是加大早期智力开发的力度。其理论界的代表人物,在前苏联是赞可夫,在美国就是布鲁纳。竞争的结果,双方都在实践上认识到,任意提前并加大早期智力开发的力度,近期效果是好的,但长期效果是不利的。因为那样做,实际上是打乱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程序。所以,都总结了教训。现在,国际教育理论界达成的共识是:人从出生到65岁之间,都是智力开发的有效时机。人们推崇的不再是“早期教育决定论”,而是终身教育。

 近几年来,在国外已经总结了教训的时候,我们国家又有人迎合我们独生子女“望子成龙”心切的情绪,重新推出“早期教育决定论”,推行什么“神童教育”,这是不妥当的。在我国的理论界,特别是教育、心理界真正的理论权威,几乎没有人赞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1994年11月28日召开的全国学前班试点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端正办园思想,解决学前班“小学化”的问题。他说:“我们的幼教工作者头脑要清醒清醒,要自觉抵制所谓‘神童教育’‘超常教育’的影响,那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事实证明,‘神童’是不存在的。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而不是教他们识字。”

我不反对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我主张开发要适度,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可盲目攀比。要开发,必须讲究科学,不可强行开发,鲁莽行事。要激发兴趣,在玩中教,在玩中学,不能幼儿教育“小学化”,把早期智力开发仅仅理解为识字读书。要指导孩子尽量多地学习自然和社会生活常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他们的感情知识,为他们以后学习掌握理性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龄前家庭教育应当是非正规的教育,不能过早的正规化。每天让二三岁的孩子像上学那样,把“课程”安排得满满的,那是有害的,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一定要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让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不要让他们过早地背上生活的“十字架”。

推荐阅读

    两个国王的孩子

    两个国王的孩子,时候,玻璃,孩子,胡桃,时间,工作,安眠药,起白,分头,  从前

    圣母的孩子

    圣母的孩子,孩子,两个儿子,核桃,全身,时候,王后,猛地,眼睛,四岁,  大森林

    夏娃的孩子们

    夏娃的孩子们,孩子,做面包,毛衣,梳头,儿童,穿衣,身体,胁骨,地方,亚当和夏娃

    犟孩子

    犟孩子,孩子,身上,手臂,墓穴,泥土,对此,母亲,格林童话,无计可施,  从前有

    顽皮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孩子,心里,一支箭,时候,冻得,射进,创伤,腋下,全身,  从前有一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孩子,仪器,嘴里,报告,边有,几天,为什么会,老百姓,蹲着,张衡,公

    画蛋的孩子

    画蛋的孩子,鸡蛋,孩子,达芬奇,方法,老是,第一,喜欢,四岁,儿童,达芬奇自幼喜

    墓里的孩子

    墓里的孩子,孩子,妈妈,时候,眼睛,头上,地方,心里,责任,身体,  屋子里充满

    南瓜星上的孩子

    南瓜星上的孩子,南瓜,孩子,妈妈,六岁,四岁,三岁,用干,儿童,两岁,宇宙中有一

    雪孩子

    雪孩子,孩子,妈妈,龙眼核,浑身,眼睛,儿童,胳膊,猛地,摸到,下了一场大雪,小木

    兔妈妈认孩子

    兔妈妈认孩子,妈妈,孩子,经理,真假,青草,肚子疼,怎么会,儿童,一蹦一,小白兔

    好孩子懂礼貌

    好孩子懂礼貌,妈妈,一朵,松鼠,扭头,摇头,宝宝睡前故事,吃完饭,孩子,哥哥,松

    鲤鱼妈妈找孩子

    鲤鱼妈妈找孩子,妈妈,鲤鱼,鲫鱼,孩子,宝宝,长胡子,去医院,带孩子,不长胡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妈妈,孩子,上有,宝宝睡前故事,回事儿,猫咪,时候,休息

    快乐的儿童节

    快乐的儿童节,妈妈,小狗,身体,几天,康复,出院,好吃,着凉,前几天,儿童节快到

    买死驴的孩子

    买死驴的孩子,孩子,父亲,原因,电话,期间,塞到,打过,动力,打骂,睡前故事买死

    灰孩子

    灰孩子,赫拉,孩子,国家,地方,准备,后面,脸上,妈妈,脏东西,睡前故事灰孩子鳄

    “被犬教育”

    “被犬教育”,教育,时候,身体,责任,训练,地方,一块,时间,小狗,睡前故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