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意马的幼儿有自制性吗

心猿意马的幼儿有自制性吗

  自制性是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使之服从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并能控制与行动

  目标不相容的情感和行为。缺乏坚强意志的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成为感情的奴隶,或者常常凭意气用事,使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不能专心致志地集中在某一目标上,因而分散了注意力,影响了目标的实现。

  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可以用“心猿意马”来形容。这就是说,他们的心理过程,带有很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外界影响的调节和支配,他们容易受周围影响而转移注意力,不能系统地进行思维,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它服从于一定的目标。幼儿的这种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发生变化。至于朝什么方向发展,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父母和幼儿园阿姨的作用之一就是对这一变化过程积极加以引导,使幼儿在进入学校之前,初步具备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只有这样,孩子上学后才能做到上课心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谈到儿童的教育时,强调指出:“首先要培养行为的有序性、自制性。”有些人认为,应当让儿童随便跑、跳、喊叫,这是他们的本性,不应当加以抑制。马卡连柯针锋相对地指出:“我反对这种理论,儿童是完全不需要这样的。相反,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深信在儿童时期,可以顺利地进行井然有序的活动,可以使儿童有所抑制能尊重他人,能爱护财产、门窗等等。”他甚至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自行克制,那么就是一架“坏机器”。孩子们之所时常争吵,“耍小孩子脾气”,正是由于他们缺乏这种自制力。他还主张使一个人善于克制变成一种行为习惯。他深信儿童的自制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但是,他也承认,克制自己是一种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在心理变化无常,还未形成自己意识的童年时代。

  那种“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错误的。自制力的培养不能单靠生理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依靠教育的力量。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1.父母要掌握孩子的身心特点,使教育更切合孩子的实际。我们知道,孩子的行为是从兴趣出发的,如果行为的目的为孩子所理解并富有兴趣,孩子就愿意做,坚持的时间就长,这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脑科学研究证实,大脑额叶是保证人的意志行为的器官,孩子的额叶发育器官成熟较晚,因此,在行为过程中情绪不稳定,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对幼儿来说,更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往往遇到不顺心或不乐意的事,情绪就低落,就不愿意做或半途而废。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作父母的要把握孩子的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注意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一定的行为目的结合起来,把对孩子的教育寓于孩子的玩乐、兴趣中去,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但是,如果一个人干什么事都随心所欲,都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愉快和有乐趣的就干,没有乐趣的就不干。或者轻松、愉快的事情就尽心尽力,多做一些,遇到不顺利、有困难的事情就畏首畏尾,应付了事,或少做一些,甚至半途而废,那也是培养不出自制力的。并且,这也正是孩子缺乏自制力的明显表现。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应当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有所约束和管教。譬如,妈妈让孩子画画,孩子画到一半,由于碰到一些困难,或者被周围的其他事物所吸引,就要把未完成的画扔到一边,这时候,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坚持把画画完。又如,孩子正在家里扫地,突然有同伴邀他出去玩,孩子很有可能会立即放下扫帚跑出去,这时,家长就应加以制止,要让孩子把地扫完后再出去玩。这样做,也许孩子会不高兴,还可能吵闹,即使如此,父母也不能让步,坚持按原则办事。当然,也不能简单粗暴地训斥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和要求强迫孩子去做不恰当的事,而应当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耐心地引导和教育,尽力要求他们把事情办好,并使他们认识到之所以这样做的道理。我们深信,一旦孩子确实理解了这一道理,他们会乐意去干完手中的事情的。做父母的也应该懂得,正是儿童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才需要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和管教。

  2.教育孩子随时随地注意克制、战胜自己,并把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不论吃饭、做游戏,还是睡觉、学习等,任何时候父母都要教育子女注意控制自己的消极行为,不可放纵自己,久而久之,这种心理就会因不断地坚持而固定下来,形成一种好习惯。

  3.培养孩子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在生活中,最紧要的,不是保护一个人使他免受有害的影响,而是要教会学会抵制。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消极被动地去保护,往往限制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免不了要受有害事物的影响。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掌握抵制有害影响的有效方法。

  自制力是人们协调外来刺激的干扰和引诱,掌握自己的愿望、情感,从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人们实现一定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心理过程。有的父母不懂得孩子的这些心理素质对他以后生活的重大意义,常常在子女专心画画时递给他一块糖果,或者阅读小人书时向他们问寒问暖。有时孩子边吃饭边看书画,或边听收音机边学习等。这样做,无意中养成了幼儿容易分心的习惯,对于增强自制力是有害的。要培养自制力,就必须在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都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到心无二用。

  4.不能单纯依靠“禁止”来培养自制力,而应当把培养自制力与培养自觉性结合起来。

  培养自觉性,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从事某一活动,产生某种行为之前,能够理解和意识到该怎样做才是合适的。尤其重要的是当一个人独处时,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也没有人来检查他的时候,他照样能按照自己所理解和意识到的去行动。做到了这一点,培养自制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推荐阅读

    圣母的孩子

    圣母的孩子,孩子,两个儿子,核桃,全身,时候,王后,猛地,眼睛,四岁,  大森林

    夏娃的孩子们

    夏娃的孩子们,孩子,做面包,毛衣,梳头,儿童,穿衣,身体,胁骨,地方,亚当和夏娃

    顽皮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孩子,心里,一支箭,时候,冻得,射进,创伤,腋下,全身,  从前有一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孩子,仪器,嘴里,报告,边有,几天,为什么会,老百姓,蹲着,张衡,公

    画蛋的孩子

    画蛋的孩子,鸡蛋,孩子,达芬奇,方法,老是,第一,喜欢,四岁,儿童,达芬奇自幼喜

    墓里的孩子

    墓里的孩子,孩子,妈妈,时候,眼睛,头上,地方,心里,责任,身体,  屋子里充满

    南瓜星上的孩子

    南瓜星上的孩子,南瓜,孩子,妈妈,六岁,四岁,三岁,用干,儿童,两岁,宇宙中有一

    雪孩子

    雪孩子,孩子,妈妈,龙眼核,浑身,眼睛,儿童,胳膊,猛地,摸到,下了一场大雪,小木

    兔妈妈认孩子

    兔妈妈认孩子,妈妈,孩子,经理,真假,青草,肚子疼,怎么会,儿童,一蹦一,小白兔

    好孩子懂礼貌

    好孩子懂礼貌,妈妈,一朵,松鼠,扭头,摇头,宝宝睡前故事,吃完饭,孩子,哥哥,松

    鲤鱼妈妈找孩子

    鲤鱼妈妈找孩子,妈妈,鲤鱼,鲫鱼,孩子,宝宝,长胡子,去医院,带孩子,不长胡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妈妈,孩子,上有,宝宝睡前故事,回事儿,猫咪,时候,休息

    快乐的儿童节

    快乐的儿童节,妈妈,小狗,身体,几天,康复,出院,好吃,着凉,前几天,儿童节快到

    买死驴的孩子

    买死驴的孩子,孩子,父亲,原因,电话,期间,塞到,打过,动力,打骂,睡前故事买死

    灰孩子

    灰孩子,赫拉,孩子,国家,地方,准备,后面,脸上,妈妈,脏东西,睡前故事灰孩子鳄

    “被犬教育”

    “被犬教育”,教育,时候,身体,责任,训练,地方,一块,时间,小狗,睡前故事“被

    孩子和蜗牛

    孩子和蜗牛,孩子,眼睛,蜗牛,玫瑰花,榛子,身体,心里,缩在,不来,睡前故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