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情感并非白纸一张

婴儿情感并非白纸一张

我们习惯将婴儿描述为“一张白纸”,将婴儿的大脑描述为“一片空白”,他们天真无邪,没有烦恼。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最近美国一系列研究得出的结果和人们的预期恰恰相反:婴儿虽小,却也有着复杂的情绪,和成年人一样,他们妒忌、害羞、同情甚至还会有挫折感。

  小维多丽亚的妒忌

  6个月大的维多丽亚·贝特曼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可爱小女孩。她和母亲切丽被美国得克萨斯科技大学的助理教授赛比尔·哈特请到实验室。哈特教授目前正在研究一个课题:了解婴儿的思维方式。

  小维多丽亚被放在一张高高的椅子上,前面是两台摄像机,用来记录小维多丽亚的神态和表情变化。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哈特交给切丽一本书,让她读书、和哈特聊天,就是不要理小维多丽亚。开始时,小维多丽亚只是好奇地打量着实验室里的一切,显得有些无聊。

  接下来,哈特从外面抱回一个和小维多丽亚差不多大小的布娃娃交给切丽,让她好好“哄哄”这个小“婴儿”。看到自己“失宠”,小维多丽亚就不干了,她先是冲着母亲甜甜地笑。在发现母亲不理她之后,她又开始拿脚踢椅子,切丽还是忍着不看她。小维多丽亚这时忽然放声大哭起来,甚至哭得快要吐了。实验到此结束,结果证明小维多丽亚也和哈特在过去十个月的实验中碰到的每个小婴儿一样,表现出了强烈的嫉妒心理。

  害羞心理

  当然,这只是实验的一个方面,这一系列研究还证明了人们长久以来在脑海里形成的观念——人在婴儿时期只有喜怒悲这几种基本情绪——是错误的,就算在他们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复杂的思维模式。成年人的嫉妒、害羞、挫折感都能在婴儿身上找到雏形和根源。例如害羞。虽然医生们很早就发现15%到20%的婴儿天生害羞、容易焦虑,可他们并不了解为什么有些孩子最终能够克服害羞,有些却始终摆脱不了。

  马里兰大学内森·福克斯最近的研究发现,婴儿期的害羞最早是出于本能。他用脑电图扫描仪监测一组9个月大的婴儿的脑部活动。面对陌生人的问候,那些性格内向的宝宝显得紧张、焦虑不安,大脑中掌控忧虑、恐惧情绪的区域变得很活跃。而性格外向的孩子则会向陌生人伸出手去,脑电图扫描显示他们大脑中掌控积极情绪如“愉快”的区域会活跃起来。

  在对这些孩子进行15年跟踪研究后,福克斯发现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在婴儿期的害羞情绪是否延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些被父母过分保护、或者得不到父母鼓励克服害羞以及焦虑情绪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仍然害羞、容易焦虑。而那些拥有自信、敏感的父母、能够在父母帮助下从保护壳中走出来的孩子往往能够克服婴儿期的害羞与笨拙。

  父母需要“倾听”

  这些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一方面引起父母注意,加强婴儿早期训练教育,但更重要的是,儿科医生和儿童心理学家可以找到一个新的方法认识他们的服务对象——婴儿了。一直以来,儿科医生们通常是通过观察婴儿的肢体动作来判断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如今医生们更加关注婴儿的情绪变化。

  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新发现,对父母有些什么提示呢?那就是,宝宝虽小,但他迫切渴望与你互动、一对一的相处以及眼神的交流。作为父母,你无需用益智玩具和海报塞满婴儿房,因为一个孩子学习社会交往、情感交流是从他们最早和父母的互动开始的:他第一次凝视你的目光,他第一次用微笑回应你给予他的微笑……其实孩子无时不在跟你“讲话”,重要的是你知道如何去“倾听”。

  同情心

  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霍夫曼最近进行的实验是,把一个婴儿放在另一个正在哭泣的小宝宝旁边,通常的结果是,两个宝宝都会大哭起来。但当研究人员用小宝宝自己的哭泣声录下来再播放给他听的时候,小宝宝却很少跟着哭了。6个月大的时候,他通常不会跟着别人哭了,反而是冲着哭泣的小伙伴做鬼脸。13个月到15个月的时候,他就会开始主动去安抚哭泣的小伙伴了,甚至还找来妈妈帮忙。

  发现:婴儿从出生开始就有一种自然形成的同情心,能从其他人的情绪中形成共鸣。只是这种同情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退。

  敏锐的“小观察家”

  针对婴儿的识别能力,明尼苏达大学神经科学家查尔斯·纳尔逊作了相关实验。他给6个月大的婴儿看一组黑猩猩照片,其中的猩猩并非同一只。让他惊讶的是,每换一张照片,小宝宝都同样看得津津有味,“他们看得出每只猩猩长得不一样。”成人可以吗?当然不行。事实上,9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看不出来了。“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对人的识别能力大大提高。”

  发现:研究人员认为,婴儿从10到11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学习观察。观察能力和情绪识别能力的养成,对改善婴儿早期情绪紊乱征兆、如孤独症有很大的帮助。

  牙牙学语不只是模仿

  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迈克尔·古德斯泰因教授的实验是,在两组8个月大的婴儿中,第一组的妈妈们被要求对小宝宝的咿呀儿语立刻做出反应,对他们微笑、进行爱抚。第二组的父母亲则被要求不经意地微笑,并不刻意回应小宝宝发出的某一声音。结果,第一组的宝宝们很快就掌握了更多的发音,远远超过第二组。

  发现:父母对婴儿牙牙学语给予关注和回应对他们学习语言至关重要。这会激发他们去尝试更多不同的发音,因为小宝宝总是在不断地努力以期得到更多关注和回应。

  学习外语的天才?

  华盛顿大学语言与听觉科学系教授帕特丽夏·库尔对两组9个月大的美国婴儿进行了测试。第一组与讲中文的成人呆在一起,玩玩具、说话。经过12次的相处,这一组的宝宝们学会了识别中文语音。而另外一组只与英语接触的婴儿则无法识别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音。同样的实验用录像带播放中文课程取代成人说话,小宝宝们便什么也学不到了。

  发现:婴儿学习外语能力非凡,但缺少了感情联络,录音机播放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吸尘器发出的噪音。小人学大人,才是宝宝学习外语的独家“秘门”。

推荐阅读

    两个国王的孩子

    两个国王的孩子,时候,玻璃,孩子,胡桃,时间,工作,安眠药,起白,分头,  从前

    圣母的孩子

    圣母的孩子,孩子,两个儿子,核桃,全身,时候,王后,猛地,眼睛,四岁,  大森林

    夏娃的孩子们

    夏娃的孩子们,孩子,做面包,毛衣,梳头,儿童,穿衣,身体,胁骨,地方,亚当和夏娃

    犟孩子

    犟孩子,孩子,身上,手臂,墓穴,泥土,对此,母亲,格林童话,无计可施,  从前有

    顽皮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孩子,心里,一支箭,时候,冻得,射进,创伤,腋下,全身,  从前有一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孩子,仪器,嘴里,报告,边有,几天,为什么会,老百姓,蹲着,张衡,公

    画蛋的孩子

    画蛋的孩子,鸡蛋,孩子,达芬奇,方法,老是,第一,喜欢,四岁,儿童,达芬奇自幼喜

    在小宝宝的房间里

    在小宝宝的房间里,身上,玩具,家具,妈妈,第三,安娜,一段,塞进,孩子, 爸爸、

    墓里的孩子

    墓里的孩子,孩子,妈妈,时候,眼睛,头上,地方,心里,责任,身体,  屋子里充满

    南瓜星上的孩子

    南瓜星上的孩子,南瓜,孩子,妈妈,六岁,四岁,三岁,用干,儿童,两岁,宇宙中有一

    雪孩子

    雪孩子,孩子,妈妈,龙眼核,浑身,眼睛,儿童,胳膊,猛地,摸到,下了一场大雪,小木

    鸭妈妈的雁宝宝

    鸭妈妈的雁宝宝,妈妈,宝宝,南方,鸭子,儿童,脖子,不长,怎么会,从来不,这是一

    兔妈妈认孩子

    兔妈妈认孩子,妈妈,孩子,经理,真假,青草,肚子疼,怎么会,儿童,一蹦一,小白兔

    好孩子懂礼貌

    好孩子懂礼貌,妈妈,一朵,松鼠,扭头,摇头,宝宝睡前故事,吃完饭,孩子,哥哥,松

    鲤鱼妈妈找孩子

    鲤鱼妈妈找孩子,妈妈,鲤鱼,鲫鱼,孩子,宝宝,长胡子,去医院,带孩子,不长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