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一变孩子就变

观念一变孩子就变

  当代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面临全新的环境,中小学生的成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比如厌倦学习,情绪低落,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甚至出现自闭、躁动、反抗、冷漠等心理疾病。而幼儿成长也同样问题不少,挑战不小,许多父母反映,孩子不爱活动,骄横霸道,任性自私,过分依赖,等等。

  今天的孩子到底怎么啦?父母该怎么办呢?北京师范大学陈建翔博士给我们支妙招——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咨询和实验工作以来,我发现,家教最大的问题,不是方法,而是观念!许多家教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父母错误的家教观念所致。

  千错万错,错在观念!观念一变,孩子就变!

  什么是观念?观念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和方法,它是高一个层次的东西;知识和方法只能解决一招一式的具体问题,而观念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

  然而,大部分父母对此认识不够,或者说根本没有去考虑这个问题,并没有顺应时代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他们为孩子做了许多事情,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他们为孩子千辛万苦,却没有在根本上下工夫。他们还是在沿用工业社会甚至农业社会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教条和方法,去教育下一代,结果南辕北辙。

  在多年家教研究与实验中,我总结了一些关系孩子发展的重大观念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好家教在没问题时抓家教,差家教是出了问题抓家教

  去年我组织的夏令营里有个男孩,各方面发展都不错,深得大家好评。他的妈妈也来听我给父母们讲课,别的父母奇怪地问她:“你的孩子发展得那么好,你怎么还来听课?”

  这就是家教观念上的一个问题。许多父母是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才想起要进行家教,但往往错已铸成。其实,家教应该是渗透于孩子生命成长每时每刻的事情,是孩子终身发展不可须臾缺少的阳光和水分。把家教当做孩子出了问题后的一种“补救”,一种临时性的措施,这是很大的误解。

  “渗透型”的家教是好家教,而“补救型”的家教一般效果都比较差。

  两条腿走路更稳更快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两套学习方案:一套来自学校或幼儿园,另一套来自家庭。在信息时代,家庭应该成为家庭成员的学习中心、成长中心。

  有的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一旦孩子在学校或幼儿园表现不好,他们就怨天尤人。我认为,传统教育机构虽然具有其教育优势,但不能完全依赖它;在信息时代,所有人的学习都要终生化、个性化、即时化和短周期化,并且要不断学习课本以外的新知识。这就需要家庭。

  孩子的教育应该两条腿走路,即把整体化的学校教育和个别化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快!所有的父母都应该必须成为自己孩子的教育专家。

  把食指换成拇指

  豆豆是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可就是拖拖拉拉,对什么都没兴趣。我给他的父母开的“处方”是:尽量少批评孩子,每天至少要表扬孩子一次。对于习惯了批评的父母,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个月后,母亲打来电话,话语中充满激动和兴奋:“孩子变了!”孩子变得爱说、爱笑了,那笑声里蕴藏的开心和自信,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家教是什么?有的父母概括为“管孩子”。所谓“管”,就是批评、责备、督促。这就误解了教育的使命。教育与医生治病有根本的不同,教育更需要鼓励、表扬,要盯住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使之发扬光大。哪怕孩子身上的“亮点”“优点”还很小、很微弱,也要大张声势,让它成为明天的现实。

  与我接触较多的家庭中,有一个规律:凡是常被批评的孩子,普遍都有“心理发紧”的问题。他们不仅智力,而且整个人格都比较压抑,精神状态不舒展,好像心里总有一块化不掉的“冰疙瘩”。我们要用很长时间、用很大能量才能“化开”这块“冰”。我们的能量就是鼓励。

  所以,我建议:与其每天向孩子伸食指,对他们戳戳点点,横加斥责,不如伸出拇指,来鼓励孩子、支持孩子,给孩子更多积极正面的能量。

  没有播种哪来收获?

  不少孩子学习上有困难,根源在于孩子在0~6岁的学前阶段没有得到较多的信号刺激和适宜训练,进入学龄阶段后,各种能力便会出现问题。这就是“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的简单道理。在我的实验研究中,这一类孩子为数不少,大约占实验对象的25%。

  没有播种却很想有收获,这是我们一部分父母的心态。他们对孩子发急,也对自己发急,满世界找灵丹妙药。其实,父母这时候着急是没有用的,越急问题越多、越严重;父母这时候惟一应该做的事,就是对孩子更耐心一些,同时要想办法尽快播种,播良种,以待来年的收成。

  另外,播种本身也不能太急功近利。好的家教,不仅是及时地播种,而且是随时地播种。播种经常是渗透式的、随机的,甚至有时候没有明确目的,但从长期看,总会有意外收获。

  磨刀不误砍柴功

  一般孩子如果出现了明显问题,背后都有比较复杂的原因,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系统调理、改变状态。系统调理就要“中医”“西医”一起上,治本治标同时来。其中,中医疗法治本是更重要的。为了治本,有的时候要“绕道”解决问题。

  有一些父母急功近利,不愿意在根本上花时间、下工夫,所以孩子的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以致经久不愈,越拖越重。

  有一个孩子,不专心,好动,不爱与人说话。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身体平衡性也不是很好,可能有生理上的问题。后来经了解,果然发现孩子左眼视物重影而且还患有轻微的心脏疾病。这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看书困难和心跳过快,都是孩子不能专心的原因。本来是生理问题,久而久之,经过人际关系的折射,又演变成了人格上孤独、自闭的问题。

  后来,孩子顺利地做了眼科手术,同时还服用心脏保健的药物,首先解除了生理上的病原。为了解决平衡性的问题,我又建议孩子学游泳。几周下来,孩子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揉得太多会成死疙瘩

  小雯是个听话的小姑娘,可就是个性不强,缺乏灵气。在妈妈的眼里她是惟一,接送幼儿园,上兴趣班,妈妈把她看得死死的。

  许多孩子都属于这个类型:“家教过度”会堵死孩子智慧的“巧眼”,就像面揉得太多会成死疙瘩一样!一团筋道的好面,一定要有“醒面”的时间。教育要留有“空白”,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的自发性得到张扬。

  看得太近反而容易走样

  父母们特别爱和我谈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和判断却与我们一些实验老师的了解和判断有较大差距。往往父母认为是天大的事,老师们觉得并不太重要;而老师们特别看重的东西,父母却不太在意。尤其是在分析孩子的优点与缺点、长远发展与短期发展等问题上,分歧比较大。

  按说父母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但是,有时候因为他们看孩子看得太近,反而看走样了、看失真了。很多时候他们对孩子的缺点如数家珍,对明显的优点却视而不见。

  教育需要大眼光。大眼光就应该拉长一点“焦距”。

  总之,父母的最大责任,就在于为孩子的教育选择了什么样的观念。因为两个孩子的竞争,其实在他们父母的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就已经开始了。

推荐阅读

    两个国王的孩子

    两个国王的孩子,时候,玻璃,孩子,胡桃,时间,工作,安眠药,起白,分头,  从前

    圣母的孩子

    圣母的孩子,孩子,两个儿子,核桃,全身,时候,王后,猛地,眼睛,四岁,  大森林

    夏娃的孩子们

    夏娃的孩子们,孩子,做面包,毛衣,梳头,儿童,穿衣,身体,胁骨,地方,亚当和夏娃

    犟孩子

    犟孩子,孩子,身上,手臂,墓穴,泥土,对此,母亲,格林童话,无计可施,  从前有

    接骨木树妈妈

    接骨木树妈妈,接骨木,妈妈,孩子,时候,接骨,老人,地方,生长,名字,  从前有

    顽皮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孩子,心里,一支箭,时候,冻得,射进,创伤,腋下,全身,  从前有一

    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

    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妈妈,肚子痛,刚满,疼得,急性阑尾炎,医院,时候,爱迪生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孩子,仪器,嘴里,报告,边有,几天,为什么会,老百姓,蹲着,张衡,公

    画蛋的孩子

    画蛋的孩子,鸡蛋,孩子,达芬奇,方法,老是,第一,喜欢,四岁,儿童,达芬奇自幼喜

    墓里的孩子

    墓里的孩子,孩子,妈妈,时候,眼睛,头上,地方,心里,责任,身体,  屋子里充满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妈妈,眼睛,前面,头顶,上有,孩子,几天,妈妈是,心里,《小

    泥巴和他的五个妈妈

    泥巴和他的五个妈妈,妈妈,时候,吃什么,好吃,一块,前想,想拉,厨房,洗脸,

    小骡子找妈妈

    小骡子找妈妈,妈妈,孩子,骡子,吃奶,不会生孩子,棕红色,辣辣的,从来不,眼睛

    南瓜星上的孩子

    南瓜星上的孩子,南瓜,孩子,妈妈,六岁,四岁,三岁,用干,儿童,两岁,宇宙中有一

    小白鹅找妈妈

    小白鹅找妈妈,妈妈,樱桃,西瓜,孩子,小狗,儿童,平安,什么时候,生的孩子,一条

    雪孩子

    雪孩子,孩子,妈妈,龙眼核,浑身,眼睛,儿童,胳膊,猛地,摸到,下了一场大雪,小木

    小斑马找妈妈

    小斑马找妈妈,妈妈,孩子,斑马,儿童,前面,妈们,青草,羚羊,幻觉,草原上已经有

    鸭妈妈的雁宝宝

    鸭妈妈的雁宝宝,妈妈,宝宝,南方,鸭子,儿童,脖子,不长,怎么会,从来不,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