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一、现状分析
幼儿溺水、走失、窒息、被拐骗等意外伤害事故在报纸、电台上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而孩子们的误食、误吞现象及异物入耳、入鼻、磕破、跌伤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幼儿期的孩子生长发育不完善、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但又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保障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为孩子们创设安全、优美的环境,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生活素质的目标要求,选择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此,我们在小班幼儿入园时通过观察和家长问卷进行了一次《自我保护》前测。结果见附表(28人)。
从附表不难看出,有60%的幼儿对自己身体上的主要器官有所了解,知道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懂得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的仅仅占39.3%;对于不轻信陌生人的话,遇到危险会呼救的人所占的比例较少,仅32.1%。这在平时的活动中就能观察到,他们常常会擅自离开队伍而自由活动,仅有部分幼儿能做到身体不舒服马上告诉老师或成人,更不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活动时常会不自觉地弄伤自己,却说不出弄伤的原因;外出游玩时仅有25%的幼儿跟着老师靠右边走,不乱穿马路。
二、对策和手段
(一)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班的幼儿刚刚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想回家的愿望非常强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设计了《不跟陌生人走》、《爸爸妈妈不在家》等活动,创设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在看看、讲讲中,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当你独自在家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办?有人自称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来接你回家时,你能跟他走吗?当你在商场或街上与爸爸妈妈走散时,你会请谁来帮助你呢?通过活动,幼儿明白了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家不随便开门,遇到困难请警察或商场营业员帮忙等,培养幼儿养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过程中,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录像、故事,创设了木偶表演区、图片改错区,幼儿在动手动脑动嘴,运用多种感官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警觉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会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求救方法应付突遭的危险。打电话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把一些特殊号码,如报警110、火警119、救护120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色彩鲜艳、逼真,动感的效果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这些特殊号码在不知不觉中就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脑海中。随后,我们开展了“我会打电话”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拨”、“按”电话的正确方法,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请、再见、谢谢等,知道自己家的住址、电话号码。遇到危险时会主动求助,也可请邻居帮忙,但千万不能自己爬到阳台或窗台上去,以免不测。
(二)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1、来园离园活动中的自护教育
幼儿在来园离园的路上常发生一些脚压伤的事故,原因大多是幼儿坐在父母的自行车上,脚乱摆放而轧在自行车车轮中,轻则辗去皮,重则伤及骨。针对这一情况,在晨间谈话时,设计了“明明的脚怎么啦”的谈话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幼儿自由讲讲,明白了脚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保护它不受伤害,进而迁移到要保护好双手,要安全地使用剪刀,不拿着尖的东西乱跑,吃东西时不大声讲话和发笑,不能把铅笔、筷子当玩具等。同时知道了不能用脏手揉眼睛,不能把珠子、豆子等小东西塞入耳朵中玩,也不能把别针、钮扣、硬币等含在嘴巴里等等,万一发生意外,不能用手指乱捅乱挖,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等。
2、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教育
它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而且直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由选择游戏,老师可根据幼儿活动量的大小随时组织幼儿玩一些情节较为复杂的游戏,如“过城门”、“老鼠笼”、“老鹰抓小鸡”等等,幼儿百玩不厌。但同时,幼儿由于玩得非常专注、非常投入,也容易发生一些碰撞、擦伤等现象,球类活动中此类现象更多。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追逐跑时,要求幼儿拍到对方即可,不要非抓牢不放,另一方被拍到后也应立即停止,不再奔跑;在追逐跑时要注意不要和别的幼儿碰撞,要学会躲避和闪让。又如:在玩球类游戏时,应先和幼儿讨论玩法,要注意不要让球砸到自己,也不能把球踢到别人的头上、身上等,要把握方向,在抛接球、滚球和踢球中,要注意速度和力度,以防韧带和关节扭伤、肌肉 酸痛等,另外,在幼儿活动时,应密切观察、随时提醒幼儿,逐渐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3、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教育。如课间活动时,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时按楼梯上的示意图靠右扶着栏杆轻轻走,不从很高的楼梯台阶上往下跳;就餐时不大声说笑,以免鱼刺、骨头卡伤喉咙;不触摸电源插孔,不用发夹、螺丝等塞入插孔内,了解电的用途及危害等。另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突发事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也是非常好的素材。有一次保育员阿姨在擦橱窗时,玻璃不幸落地破碎,所幸幼儿正在上课,保育员也没受到伤害。针对此事,我和幼儿讨论:玻璃碎了怎么办?玻璃好玩吗?碎玻璃有什么危害?怎样使玻璃不破碎等,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在老师的启发下找到正确答案。从此以后,幼儿玩时都离玻璃窗、橱窗远远的,并相互告诫:小心玻璃。同时家长也反映:幼儿在家爬高爬低的现象也明显减少,路边偶尔看到碎玻璃还会告诉家长要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以防别的孩子受到伤害。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适时地教给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变的能力,才能把危险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家园合作,努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不只在幼儿园,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大部分的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教师的指导只是空谈,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孩子在父母的具体帮助下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知识。如:父母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可告诉孩子行人要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要从斑马线上走;另外也可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不乱丢果壳纸屑,不随便采摘花草树木,不玩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等;在家里不玩火,特别是不乱点打火机、不玩电插座,不爬阳台窗台,不给陌生人开门,不乱吃药等等。我们还通过“家长园地”、“家园之桥”向家长宣传一些安全防护的知识,要正确对待孩子、不过分宠爱、不娇惯溺爱等一些家教方法,还通过“家园联系册”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发放家长问卷,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从而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推荐阅读

    两个国王的孩子

    两个国王的孩子,时候,玻璃,孩子,胡桃,时间,工作,安眠药,起白,分头,  从前

    圣母的孩子

    圣母的孩子,孩子,两个儿子,核桃,全身,时候,王后,猛地,眼睛,四岁,  大森林

    夏娃的孩子们

    夏娃的孩子们,孩子,做面包,毛衣,梳头,儿童,穿衣,身体,胁骨,地方,亚当和夏娃

    玻璃瓶中的妖怪

    玻璃瓶中的妖怪,玻璃,脖子,钢铁,孩子,面包,小伙子,父亲,妖怪,一块,  从前

    犟孩子

    犟孩子,孩子,身上,手臂,墓穴,泥土,对此,母亲,格林童话,无计可施,  从前有

    接骨木树妈妈

    接骨木树妈妈,接骨木,妈妈,孩子,时候,接骨,老人,地方,生长,名字,  从前有

    顽皮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孩子,心里,一支箭,时候,冻得,射进,创伤,腋下,全身,  从前有一

    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

    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妈妈,肚子痛,刚满,疼得,急性阑尾炎,医院,时候,爱迪生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孩子,仪器,嘴里,报告,边有,几天,为什么会,老百姓,蹲着,张衡,公

    画蛋的孩子

    画蛋的孩子,鸡蛋,孩子,达芬奇,方法,老是,第一,喜欢,四岁,儿童,达芬奇自幼喜

    墓里的孩子

    墓里的孩子,孩子,妈妈,时候,眼睛,头上,地方,心里,责任,身体,  屋子里充满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妈妈,眼睛,前面,头顶,上有,孩子,几天,妈妈是,心里,《小

    泥巴和他的五个妈妈

    泥巴和他的五个妈妈,妈妈,时候,吃什么,好吃,一块,前想,想拉,厨房,洗脸,

    小骡子找妈妈

    小骡子找妈妈,妈妈,孩子,骡子,吃奶,不会生孩子,棕红色,辣辣的,从来不,眼睛

    南瓜星上的孩子

    南瓜星上的孩子,南瓜,孩子,妈妈,六岁,四岁,三岁,用干,儿童,两岁,宇宙中有一

    小白鹅找妈妈

    小白鹅找妈妈,妈妈,樱桃,西瓜,孩子,小狗,儿童,平安,什么时候,生的孩子,一条

    雪孩子

    雪孩子,孩子,妈妈,龙眼核,浑身,眼睛,儿童,胳膊,猛地,摸到,下了一场大雪,小木

    小斑马找妈妈

    小斑马找妈妈,妈妈,孩子,斑马,儿童,前面,妈们,青草,羚羊,幻觉,草原上已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