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文化有害身心健康

恐怖文化有害身心健康

  内蒙古晨报报道 “……惨白冷清的月光;永远在长长走廊尽头的虚掩的门;飘忽的白色人影;耳边隐约捕捉到的一种奇怪的细若游丝般的低语声,那声音总是轻轻地、忽隐忽现地、慢慢地,让你的心悬起来、悬起来——忽然……”随着背景音乐炸雷般地轰响,张震的鬼故事终于结束了。

  这就是在中小学生中广为流传的《听张震讲鬼故事》广播节目中的部分情节。最近,据不少家长和老师们反映,由类似的恐怖广播节目、恐怖书籍、恐怖音像、吓人玩具组成的恐怖文化正在呼市部分中小学生中大受欢迎,此种文化已对许多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家长:看“鬼片”对孩子不利

  住在呼市八一市场北门附近的林女士发现自己上初二的独生子欣欣(化名)最近变得和以前大不一样了:有几次孩子下楼倒垃圾,回来总是脸色惨白、惊魂未定的样子。有一次因为楼道里的灯泡坏了,孩子就说什么也不肯下去扔垃圾袋,母子俩因为这还闹了场别扭。林女士觉得挺好笑:那么大个男孩子了,小时候也不是特别胆小,越长个子胆儿倒变小了。

  上个星期六中午,林女士边洗衣服边做饭,欣欣从楼下的音像店租了张碟在客厅里看。林女士看快到丈夫下班时间了,锅里菜也差不多熟了,就想让儿子下楼去买几个馒头。她见儿子看得聚精会神,就想跟他开个玩笑。她轻轻地上前蒙住了孩子的眼睛,没想到儿子发出一声变了音儿的惨叫,吓得林女士差点坐到地上。

  在惊魂未定的林女士一再追问下,儿子才说出了实情:原来从几个月前开始,儿子的班里同学之间开始流行看恐怖片、鬼片。欣欣原本就不是个胆小孩子,加上好奇心驱使,就从音像小店租了几张。什么《学校里有鬼》《鬼娃娃花子》《午夜凶铃》等等孩子都看过。“特别是日本的《午夜凶铃》,连美国都重新翻拍了一遍,特刺激特恐怖,那个鬼会从你看的电视机里面钻出来!”看着儿子带着一种又怕又好奇的病态狂热形容这样的东西,林女士觉得心里头一阵发紧。

  ★老师:学生课堂看“鬼书”

  呼市一所实验中学的于老师向记者说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于老师正在黑板上写板书,也不知怎么回事儿今天的课堂上总好像有些不太安静,她几次停下来讲解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正在这时,从教室的后排突然传来几个女同学的尖叫声,接着是铅笔盒、书本落地,板凳课桌一阵乱响……教室里的喧闹声近十分钟后才平息下来。震怒中于老师追问那名还在啜泣的女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女生犹豫了半晌才胆颤心惊地指了指地下被一顶帽子包着的东西,于老师上前拨开,原来是一支染满了鲜血的兽爪,苍白的肉色筋脉虬结,十分狰狞。乍看之下,于老师也愣在当场,但回过神来却发现那只是个橡胶制品,好好一堂课全被这东西给毁了。课后于老师将那名捣乱的男生带到了办公室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一番。

  无独有偶,教物理的乔老师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你想都想不到,物理书皮子里面包着一本叫《招魂》的‘鬼书’,如果不仔细看你都发现不了。里面的情节不是什么半夜惊醒发现被窝里有一截尸体,就是阴暗过厅里上吊的女人,别说学生们,我大致翻看了一下都觉得毛骨悚然,可是那本书整个都翻卷了边儿了,可以想见传阅了多少人!”“听有的学生说,现在学校里学生们中间还就爱看这类书,越可怕、越刺激、越血腥恐怖越受欢迎,大部分都是些坟墓、幽灵、鬼影或死亡等等情节,但跟传统的侦探类小说还不一样,比那些注重写推理情节的血腥多了!”李老师也说。

  ★书商:“鬼书”受宠

  记者在呼市的几家大型图书市场转了转发现,以“尸”“鬼”为主题的《鸡皮疙瘩》系列《口袋书》系列《一地骨头》《灵异恐怖档案》等等正在热销,而购买者大多数是中小学生。这些书籍大都以黑色做封面,再加上血腥刺激的画面,或有令人心寒的描写。记者翻看一下,书里阴森的白骨、血淋淋的骷骼、恐怖的厉鬼等内容让人不寒而栗,头皮发麻,而内容介绍中的“极度心寒”“零点尖叫”等字眼为了吸引读者还着重加粗加黑,这似乎正是吸引孩子们的最大卖点。有几本书的侧边上竟赫然标着“校园最新流行丛书”字样。

  一位书贩透露:“就是这种书才好卖,有的孩子甚至每隔几天就来看看,只要一出新书,立马就掏钱。反正现在孩子们又不缺零花钱,买了书看还不比瞎花了强?”

  在内蒙古日报社附近的一家音像店里,以恐怖为主题的影碟摆满了陈列架。《学校里有鬼》《闪灵》《午夜凶铃》《镜中幽灵》《校园惊魂》等等名字和封皮看了让人心惊肉跳。

  这家音像店老板告诉记者,来租这种碟的学生挺多,大多数是高中学生。也有买的,像《午夜凶铃》就卖得挺好,这种以恐怖为主题的影碟到处都有,批发商有时会直接送过来。

  “至于到底对学生们会有啥影响,我们也说不清,不过做买卖的,只要有出的,销得又好,我们为啥不卖?一般应该不会有多大影响吧!看是看,都知道那些是假的。现在的孩子又不傻,谁会信以为真呢?你说是不?”

  旁边的一位老者认为:还是有影响的,自己上五年级的外孙子有时候爱听广播里那个《张震讲鬼故事》,有段时间晚上上厕所都得大人跟着,家里对他管制了一段时间不让他听,现在好多了!

  ★学生:比较好奇

  内蒙古师大附中的王立(化名)说:“我平常最喜欢听张震讲的鬼故事,像《弱点》《杀人坟墓》《楼道传说》等都听过,有时候半夜自己躲在被窝里听,越听越怕,越怕还越想听,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时候走在路上,别人从后面拍一下肩膀都会吓得跳起来。”

  团结小区的李先生的儿子已经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了,他平常最爱看惊险和恐怖影碟,他认为这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胆量和意志,还能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

  呼市某职业中专的孙同学认为:恐怖和刺激的东西能给自己带来紧张、心跳加快等生理上的反应,最后可以达到完全摆脱压力的轻松状态。相对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另一位同学却觉得:现在的课外读物实在没有什么意思,或是说教,或是美化社会阴暗面,看这种鬼碟或鬼故事既能解闷又可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

  女生李小可(化名)也算是个胆大的另类,她觉得自己喜欢玩吓人的面具,獠牙、鬼爪之类的东西只是想让周围的人在小小的惊吓后放松一下,摆脱来自于升学、家庭、同学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大部分同学都会认可这种叫人又怕又上瘾的玩笑的。

  ★专家:课外阅读需引导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专家杨伊生教授认为:恐怖文化受中小学生追捧主要有学生自身和外界两方面的原因。

  对此情况应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有个别胆大、独立性强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强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另一方面大多数单纯、胆小的孩子受到了严重的心理上的影响和伤害,最终产生心理上的变异和扭曲,因此,杨教授建议: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分三种方式进行:首先是在家长或老师的引导下有选择地健康阅读。另外是分年龄层次阅读,这样会对那些年龄较小认知较单纯的孩子起一个保护作用。还有就是分享阅读,也就是说由家长或老师和他们一起阅读并将一些书籍中的神秘现象淡化,引导他们阅读一些推理悬念等动脑筋方面的书籍,来满足孩子们猎奇和寻找刺激的部分心理需求。而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那些以“鬼”“坟墓”“灵魂”为主题的书籍,杨教授认为弊大于利。

  ★编后:

  孩子目前正是长知识、增见闻的时候,看课外书籍不但会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还能陶冶情操,这应该是件让家长和老师高兴的事儿。但由于孩子好奇心强,对于传说中的“鬼”更是感兴趣,于是纷纷购买关于“鬼”的书籍、看鬼片,殊不知该类文化已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真希望能够出台一项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类似的书籍及其他用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文化氛围。

推荐阅读

    两个国王的孩子

    两个国王的孩子,时候,玻璃,孩子,胡桃,时间,工作,安眠药,起白,分头,  从前

    圣母的孩子

    圣母的孩子,孩子,两个儿子,核桃,全身,时候,王后,猛地,眼睛,四岁,  大森林

    夏娃的孩子们

    夏娃的孩子们,孩子,做面包,毛衣,梳头,儿童,穿衣,身体,胁骨,地方,亚当和夏娃

    犟孩子

    犟孩子,孩子,身上,手臂,墓穴,泥土,对此,母亲,格林童话,无计可施,  从前有

    顽皮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孩子,心里,一支箭,时候,冻得,射进,创伤,腋下,全身,  从前有一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孩子,仪器,嘴里,报告,边有,几天,为什么会,老百姓,蹲着,张衡,公

    画蛋的孩子

    画蛋的孩子,鸡蛋,孩子,达芬奇,方法,老是,第一,喜欢,四岁,儿童,达芬奇自幼喜

    墓里的孩子

    墓里的孩子,孩子,妈妈,时候,眼睛,头上,地方,心里,责任,身体,  屋子里充满

    南瓜星上的孩子

    南瓜星上的孩子,南瓜,孩子,妈妈,六岁,四岁,三岁,用干,儿童,两岁,宇宙中有一

    雪孩子

    雪孩子,孩子,妈妈,龙眼核,浑身,眼睛,儿童,胳膊,猛地,摸到,下了一场大雪,小木

    兔妈妈认孩子

    兔妈妈认孩子,妈妈,孩子,经理,真假,青草,肚子疼,怎么会,儿童,一蹦一,小白兔

    好孩子懂礼貌

    好孩子懂礼貌,妈妈,一朵,松鼠,扭头,摇头,宝宝睡前故事,吃完饭,孩子,哥哥,松

    鲤鱼妈妈找孩子

    鲤鱼妈妈找孩子,妈妈,鲤鱼,鲫鱼,孩子,宝宝,长胡子,去医院,带孩子,不长胡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妈妈,孩子,上有,宝宝睡前故事,回事儿,猫咪,时候,休息

    买死驴的孩子

    买死驴的孩子,孩子,父亲,原因,电话,期间,塞到,打过,动力,打骂,睡前故事买死

    灰孩子

    灰孩子,赫拉,孩子,国家,地方,准备,后面,脸上,妈妈,脏东西,睡前故事灰孩子鳄

    孩子和蜗牛

    孩子和蜗牛,孩子,眼睛,蜗牛,玫瑰花,榛子,身体,心里,缩在,不来,睡前故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