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与幼儿教育

科技时代与幼儿教育
我一向相信人类是在不断进化的。人类不断地走向文明和自由、民主和平等、充满善意和爱心。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对自己的信念充满信心。
  住在杭州的同学金忽来琼,泡温泉、喝椰水、观风景、访亲朋,不过三四天,风一般又飞走了;拙文草成,交与在京当编辑的同学蒋过目,通过发电子邮件,一天之内往返;同学戴急要一篇新闻稿,我打电话与他发稿;……想一九九五年我们同学分离时,痛哭流涕,仿佛生离死别。不意才五年时间,交通和通讯如此便捷,虽远隔千山万水,工作和闲聊如同邻居。
  我是深深地陶醉于现代科技带来的方便了。以至虽穷得只剩下几本书,还是咬咬牙买了手机。理由只是享受现代文明,开发自身的现代意识。
  在使用各种现代科技产品时,自认为还比较爱国的我,头是比较低的。坐的飞机是波音;电脑的CPU是Intel,操作系统是Windows;照相机是Canon;摄影机和采访机是Sony;呼机是Motorola;手机是Nokia;连电池也是常用Panasonic。仿佛中国人自“四大发明”后就没有发明什么东西了。
  自命“地大物博”的中国,打开国门一看:地虽然大,物却是不博的了。连小小的电池也不得不依赖进口,何博之有?
  对于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各人自有说法。我学教育,不妨看看中国的教育。
  大凡发明创造,是需要动手操作来完成的。构思和设想,如果不动手试验,永远只是构思和设想,而且不知道这样构思和设想是否行得通。中国的学生是不需要动手的(动手拿笔写作业和考试除外)。中国古训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动手只是“雕虫小技”,是不足道的,是无法光宗耀祖的。只有读书作文,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方是正道。传统的私塾里,教师挂一把戒尺,然后教儿童背《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等。背不出吃打,打手心或屁股(在现在的中国学校,敢于挂出戒尺的教师恐怕是没有了,但背诵认字考试将来当官之类恐怕还有些没变。)。“三岁看老”,一个人从小被剥夺了动手的机会,长大后还指望发明创造吗?你能指望这样的教育培养出动手发明创造的人吗?这样的人没有了,整个民族还能进步吗?于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包括部分幼儿)都在背诵“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却不曾有机会好好使用剪刀,也只好一代代如此背诵。
  在中国,去学校接受教育,称为读书。此词明了,求学就是读书,于是幼儿园也不能不读书。于是各种为幼儿编的教材、图书,为公为私,渐渐地流行起来。甚至还有借助各种名堂,如科研、如幼教专家,到处大张旗鼓地热卖。中国人的脑子里,本来就有一本不含糊的读书经,现在有人一折腾,真是刘关张了。可惜苦了孩子,也令人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怀疑:中国尽是要培养读书人吗?
  读书是没有什么错,但关键是读书是否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我曾经躺在通什的山水间做逍遥自在的读书人,有诗为证“深秋滂沱雨,日暮人起迟。撑伞访书友,衣共山树湿。”等到美国的导弹不明不白地把中国驻南大使馆炸了个稀巴烂,举国上下振臂高呼口号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悲哀和寂寞,也没有什么闲情“撑伞访书友”了。人家高兴就卖给你英特尔和视窗,不高兴就给你抛导弹,你所能做只是激情万分地发表声明和写诗(都是文字)。你是一个人,这样子活着还有啥滋味?于是我渐渐地也不再吟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而是开始喜欢听国歌了。
  我是深信人类会不断地走向文明的,但在此路途中,却不知还要有多少野蛮和文明的搏斗,不知还要付出多少血的代价。科技的飞速发展,诚然会给人带来许多方便,但武器装备的优良,也是同步进行。谁都无法阻止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所能做只是不断地教育新生的人,让他从小就认识科学、热爱科学、动手参与科学实验,并有美好的理想:科学是造福人类的,而不是为了惩罚人类。
  一个人掌握科技,与读书并不矛盾,但认为读书好,一切都好,未免是一厢情愿。人动脑并不等于动手,但动手本身就是在动脑。对于幼儿更是如此。
  大脑的机能很复杂,但大体上是左右脑分工,同时也相互协作,左脑为“逻辑”脑,右脑为“艺术”脑,单纯一边大脑的发育,都不利于大脑的健全发展,最好是左右脑同时协调发展。操作活动是幼儿双手同时进行的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左右脑同时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活动;大脑皮层分成许多区域,对人的各种感觉或动作或语言或心理进行具体的控制。大脑细胞越是活跃、脑细胞之间的联系越是紧密,人也必表现得越聪明。而大脑细胞的活跃和联系程度,跟外界刺激关系密切,并常常因长时间的固定刺激而形成兴奋灶。有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醉如痴,对外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时兴奋灶正在起作用了。对幼儿而言,脑细胞的生理机能决定了他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直接行动思维也很为重要),也决定了他会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对抽象的事物不感兴趣;待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会有认字、算术的逻辑思维活动的兴趣。这是自然的规律,无法强求。有成人硬逼小孩子认字,是不明白幼儿的心理。而且认字容易使幼儿从小建立起以认字为主的兴奋灶,长大恐怕难免以本本为主。中国此种人太多了,大可不必还要培养另一代这样的人。
   "知识就是力量”,激励了许多人努力读书。此话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问题却出在理解的人身上。知识分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从书上得到的是别人的经验,是为间接知识。通过自身的感知获得的体验,是为直接知识。间接知识多为抽象的,直接知识多为具体的。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并不全对。只是读万卷书,恐怕还不能写出好文章;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似乎不是读书而得来的,而是观察自然万物而得到来的。此是直接经验。故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幼儿而言,直接经验的获得可以刺激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一旦以书和教师口头讲述为主,幼儿则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此种知识是间接的,对幼儿而言,只是隔靴搔痒,且剥夺的幼儿各种能力和良好个性发展的机会。
  上网得知,德国有人创办一家幼儿园,以森林为场地和教室。家长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教师负责看顾孩子。孩子的功课是自由地爬树、晒太阳、游戏、玩耍、唱歌,吃饭时候在草地上摊开一块大布。大伙席地而坐,虎吞狼咽;然后找荫凉处休息。下午再由家长接送回家。据说家长对此家幼儿园趋之若鹜,但所收费用很高。德国乃幼儿园之父福禄培尔老家,幼儿教育不谓不发达。此家幼儿园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它不合国情,但有心人不妨思考一下:知识和健康对幼儿而言,谁个重要?且此家幼儿园培养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天独厚,如勇敢、独立、自由、交往、开朗、竞争和合作、创造力、意志力等。这些正是现代公民最为重要的素质。
  卢梭主张儿童应自然成长,福禄培尔亲自给幼儿制作了恩物,蒙台梭利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进步教育主张,皮亚杰主张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学习,到正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很大影响的进行项目教学的意大利瑞吉奥学校,等等,不曾大力提倡让幼儿进行读书;就是中国的陈鹤琴、陶行知,也是提倡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做中学”。独现在有很多的所谓专家,四处鼓吹幼儿读书的好处。不知是“人心不古”,还是幼儿读书确实有“好处”,只是不知“好处”是否幼儿独享。
  科学并不远离人,科学就是身边自然万物和社会事物。日升月落、刮风下雨、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各种交通工具和电器、通讯工具和电脑、生活用具和衣服、周围社区的工作、生活及建筑等,无不包含科学道理,无不是幼儿教育的好教材;而幼儿在不断丰富感知的基础上,必然会尝试了解很多他自己所见到的事物,并且尝试动手制作一些事物,这就是创造。人是生而爱探索和创造的,只是当把幼儿套死在书本知识后,一切变枯燥乏味了。中国人之认为科学,就是对事物的正确的看法,于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书很畅销;欧美人认为之科学,是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重要是个体经验的直接建构。所以中国人爱读书,以皓首穷经、满腹经纶为荣;而欧美人爱动手,以科学实验、发明创造为荣。在当今世界一比,哪个更佳,甚为分明。在幼儿教育阶段,甚至各个教育阶段,让学生动手操作,还是让学生读书本,哪个重要,也是不言而喻的了。
  中国的学校,考书本知识为主,这是现行教育最大的症结所在。人人都在历数考试教育的弊端,却跑不出这样一个怪圈:有人写书反对考试教育发财了,也有人编书卖书给学生发财了;有人开会做报告反考试教育出名了,也有人因学生考试升官发财了;甚至有人可以同时两不误。此种症结的后果,是幼儿园也要以读书、算数为主,因为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据说某市的教育局长在会议上表扬和批评说,“私立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学到小学二年级的内容,而公立幼儿园只是整天让孩子玩。”我亲自听某个幼教干部在开会时说:“让幼儿在活动区玩,那是放羊”。文明未开,人确是不足道。但整个中国的命运,却令人担忧。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没有亲历,但七岁时还是纯粹的文盲的我,现在是可以从书上知道的了。而近邻日本的军国主义气焰、欧美发达国家的优越感、南海邻国的挑衅、台湾局势的复杂、西藏的分裂主义、炸在驻南大使馆的美国的导弹,我是已经见到的。如果我们能够满足于“祭祖和文章”,我例是想起当年日本侵略东南亚时,有个和尚在自己身上浇上汽油自焚,以示抗议。
  姜勇硕士到加拿大考察了北美的ECE(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教育,著文论说,读来颇令人受到启发。ECE教育强调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获取各种感性的直接的经验,并通过主动地探索活动得到发展。教师鼓励幼儿不断地探索和犯错误,从而让幼儿有机会自己建立起正确的认识。姜勇硕士最后说“归根结底,早期教育应该是为了幼儿发展的教育,是幼儿主动探索、生成与发展的教育。”但反思中国目前的幼教,问题的关键还是教师硬性的输入为多。我曾经参加一个会议,会上有教师演示上课。汽车把几十个孩子运来。其中把一个情节,用电视把画面映出来,让幼儿看图讲述。一个女孩子上到台上,拿起麦克风对着观众就开始大声地背诵。教师在一旁急了,冲上去,硬把孩子的身子对着电视屏幕,继续“表演”。此事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地区,更是令人感到悲哀。戏剧是表演的,生活有时候也可以表演,当教育沦落到表演的地步,不能不令人感慨。幼儿生来是一个独立而真实的个体,在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难免会打上社会影响的烙印。周围的环境是真实的、向上的,幼儿也可以习得这样习惯。一旦周围都是表演的,幼儿自小学了表演,长大难免表演。这种自欺欺人的把戏,混个什么名堂是可以的,放到世界上去,一切都成了彩虹。虽然好看,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科学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教育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只有实实在在的教育,方能培养实实在在的人;只有实实在在的人,方能从事实实在在的科学事业。只有实实在在的科学,中国才能实实在在地发展。中国只有实实在在发展了,中国人才能有真正扬眉吐气的时候。
  科技的时代,想想我们正在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是很神圣的。同时,科技时代的幼儿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和去探索理想的幼教之道。

推荐阅读

    两个国王的孩子

    两个国王的孩子,时候,玻璃,孩子,胡桃,时间,工作,安眠药,起白,分头,  从前

    圣母的孩子

    圣母的孩子,孩子,两个儿子,核桃,全身,时候,王后,猛地,眼睛,四岁,  大森林

    夏娃的孩子们

    夏娃的孩子们,孩子,做面包,毛衣,梳头,儿童,穿衣,身体,胁骨,地方,亚当和夏娃

    顽皮的孩子

    顽皮的孩子,孩子,心里,一支箭,时候,冻得,射进,创伤,腋下,全身,  从前有一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孩子,仪器,嘴里,报告,边有,几天,为什么会,老百姓,蹲着,张衡,公

    画蛋的孩子

    画蛋的孩子,鸡蛋,孩子,达芬奇,方法,老是,第一,喜欢,四岁,儿童,达芬奇自幼喜

    墓里的孩子

    墓里的孩子,孩子,妈妈,时候,眼睛,头上,地方,心里,责任,身体,  屋子里充满

    南瓜星上的孩子

    南瓜星上的孩子,南瓜,孩子,妈妈,六岁,四岁,三岁,用干,儿童,两岁,宇宙中有一

    雪孩子

    雪孩子,孩子,妈妈,龙眼核,浑身,眼睛,儿童,胳膊,猛地,摸到,下了一场大雪,小木

    兔妈妈认孩子

    兔妈妈认孩子,妈妈,孩子,经理,真假,青草,肚子疼,怎么会,儿童,一蹦一,小白兔

    好孩子懂礼貌

    好孩子懂礼貌,妈妈,一朵,松鼠,扭头,摇头,宝宝睡前故事,吃完饭,孩子,哥哥,松

    鲤鱼妈妈找孩子

    鲤鱼妈妈找孩子,妈妈,鲤鱼,鲫鱼,孩子,宝宝,长胡子,去医院,带孩子,不长胡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妈妈,孩子,上有,宝宝睡前故事,回事儿,猫咪,时候,休息

    买死驴的孩子

    买死驴的孩子,孩子,父亲,原因,电话,期间,塞到,打过,动力,打骂,睡前故事买死

    小兔子爱护环境

    小兔子爱护环境,阳光,妈妈,心里,环境,蘑菇汤,时候,喝完,耳朵,感觉,睡前故事

    灰孩子

    灰孩子,赫拉,孩子,国家,地方,准备,后面,脸上,妈妈,脏东西,睡前故事灰孩子鳄

    “被犬教育”

    “被犬教育”,教育,时候,身体,责任,训练,地方,一块,时间,小狗,睡前故事“被

    孩子和蜗牛

    孩子和蜗牛,孩子,眼睛,蜗牛,玫瑰花,榛子,身体,心里,缩在,不来,睡前故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