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成孩子接受隔代教育 专家解读利与弊

全国五成孩子接受隔代教育 专家解读利与弊

  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
 
全国有五成左右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隔代教育的时代。

  在儿童心理咨询中,常听到许多家长谈到老人抚育孙子女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一名14岁的初二女孩,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在同学中没有朋友;她思维偏执,父母与她沟通很困难;不能批评,否则就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哭诉父母的不是,或以不上学向父母示威。据父母说,这女孩在10岁前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怕孩子被别人欺负,实行“封闭式管理”,又非常溺爱她,结果成了现在的这样。

  不少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关注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心理等诸多问题。面对数量巨大的接受隔代抚育的儿童群体,社会和家庭应如何看待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的问题?日前笔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研究员、心理专家徐岫茹和朝阳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专家王文雄。

  爷爷、奶奶:你们能带好孩子吗?

  据徐岫茹和王文雄介绍,隔代抚育本身是有一定优势的———祖父母们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不足,发挥祖辈的经验优势;由于没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们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比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老人历尽沧桑后的返朴归真,自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隔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们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而这些却往往是父母抚养的不足之处。

  但是,他们在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隔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

  ①心理老年化。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②社交恐惧症。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又顾忌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而易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囿于狭小的家庭空间,缺乏应有的社会交往,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热情、宽容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心胸狭窄,不善与人交际,甚或产生社交恐惧症。

  ③性格怪异化。人老后,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等。

  5心理脆弱化。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独立思考与活动的机会。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而父母抚养往往可以克服这些不足。

  祖辈、父辈:协作最重要隔代抚养和教育与父母亲自抚养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又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造成孩子不劳而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隔代抚育培训:不得不修的时代课

  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愿意到这里“上学”的老年学员越来越多。由于时代不同,老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已落后于现在,由他们抚育孩子,往往虽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却未必好。而中青年的活动舞台越来越广阔,到外地、外国工作、学习者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成了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隔代家长”也被迫推上前台。接受“隔代抚育学习”就完全有必要了。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尤其要注意现实针对性。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心理专家们总结了10个条件,作为担当“隔代家长”的老人的“资格标准”,现录如下,以供参考: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子女。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人格偏差。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没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4.了解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颇,对孩子有耐心。

  6.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以现代化的方式抚育孩子。

  “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的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茁壮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

    数星星的孩子

    数星星的孩子,孩子,仪器,嘴里,报告,边有,几天,为什么会,老百姓,蹲着,张衡,公

    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老人,时候,夫妻,疤痕,时间,很紧,失明,脸色,准备,成语故事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的故事

    月下老人的故事,老人,时候,夫妻,疤痕,天下,生命危险,脚上,一个三岁,失明,成

    墓里的孩子

    墓里的孩子,孩子,妈妈,时候,眼睛,头上,地方,心里,责任,身体,  屋子里充满

    南瓜星上的孩子

    南瓜星上的孩子,南瓜,孩子,妈妈,六岁,四岁,三岁,用干,儿童,两岁,宇宙中有一

    雪孩子

    雪孩子,孩子,妈妈,龙眼核,浑身,眼睛,儿童,胳膊,猛地,摸到,下了一场大雪,小木

    兔妈妈认孩子

    兔妈妈认孩子,妈妈,孩子,经理,真假,青草,肚子疼,怎么会,儿童,一蹦一,小白兔

    好孩子懂礼貌

    好孩子懂礼貌,妈妈,一朵,松鼠,扭头,摇头,宝宝睡前故事,吃完饭,孩子,哥哥,松

    鲤鱼妈妈找孩子

    鲤鱼妈妈找孩子,妈妈,鲤鱼,鲫鱼,孩子,宝宝,长胡子,去医院,带孩子,不长胡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妈妈,孩子,上有,宝宝睡前故事,回事儿,猫咪,时候,休息

    快乐的儿童节

    快乐的儿童节,妈妈,小狗,身体,几天,康复,出院,好吃,着凉,前几天,儿童节快到

    买死驴的孩子

    买死驴的孩子,孩子,父亲,原因,电话,期间,塞到,打过,动力,打骂,睡前故事买死

    圣诞老人传说

    圣诞老人传说,孩子,妈妈,圣诞老人,玩具,脸上,四周,严重,工作,打扮,经典童话

    灰孩子

    灰孩子,赫拉,孩子,国家,地方,准备,后面,脸上,妈妈,脏东西,睡前故事灰孩子鳄

    “被犬教育”

    “被犬教育”,教育,时候,身体,责任,训练,地方,一块,时间,小狗,睡前故事“被

    孩子和蜗牛

    孩子和蜗牛,孩子,眼睛,蜗牛,玫瑰花,榛子,身体,心里,缩在,不来,睡前故事孩子

    谁是孩子的真正母亲

    谁是孩子的真正母亲,孩子,女人,时候,国家,洛阳,刘邦,时间,喝酒,时代,睡前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