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教育不混淆、不刻板

性别教育不混淆、不刻板
关于孩子的性别教育,对于家长们来说,似乎再简单不过: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没有什么教导可言。

  但是,专家指出,对孩子正确的性别认同教育是必要的,这非但关系到他(她)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心理发展。性别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

  性别教育第一步———性别认同

  通过父母认识自己

  儿童是通过父母来正确识别自己的性别的。家庭中,如果父母为孩子提供了典型的男性信息和女性信息,男孩就会很自然地接受父亲的影响而认同于父亲,女孩则会很自然地认同于母亲。

  所以我们会看到,小男孩天生就欣赏父亲那强有力的臂膀,喜欢被他高高抛起,还有那洪钟般的嗓音;而小女孩则更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依偎,喜欢她亲切的微笑和模仿母亲的行为,这都是正常地认同性别偶像的过程。

  因此,父母是孩子性别的启蒙老师。父母双方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自已的性别角色,双亲任何的性别角色不规范,都会影响孩子性别偶像的确立,扰乱他(她)的性别认同。

  现代一些家庭中“阴盛阳衰”的双亲搭配,父亲懦弱,母亲具有男性化特点,很容易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倾向。

  给孩子的性别认同教育

  首先,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完美的双性别环境和双性别影响力。父母双方绝不能在孩子面前进行性别角色优劣的较量,更不要寄希望于自己能完全替代对方给孩子性别影响和教育。

  其次,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双方要互相支持,展现自已的性别优势,充分展现两性的互补作用。

  再次,注重父亲的角色。在幼儿性别教育的问题上,令教育者们比较担忧的是小男孩的女性化倾向。有小男生的家庭,母亲要竭力支持、鼓励男性化气质不够的丈夫,让他尽力为孩子做好男性榜样。

  影响孩子认同偶像的不良因素

  1、“阴盛阳衰”型家庭。父亲懦弱,母亲具有男性性格特质。

  2、亲子关系不良,双亲为孩子提供的双性别影响力不一致。例如,男孩受父亲长期冷落,与母亲的共生关系牢固,受到母亲的溺爱和保护;或者女孩受到母亲的歧视,而与父亲的关系过于密切。

  3、孩子的性别与父母的期望相反,对孩子实行相反性别抚养和反性别角色教育和要求。

  4、父母强烈要求异性孩子学习自己的行为。

  5、父母长期分离,单亲家庭。

  6、父母亲关系不和,孩子处于恐惧焦虑和无所适从状态,无法确定认同偶像。

  “双性化”教育———在同性中更具优势

  40%%的人心理气质是双性

  人具有丰富的个性品质,两性之间的差异并非绝对。美国心理学家曾对百名成年男女做过调查,发现近40%%的人心理气质是双性,纯男性或纯女性的不到1/3。这项试验说明了:两性生来就具有双性化的基因,即两性都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一面。

  调查还发现,双性化的男女在智力、社会适应力、情绪情感调控以及反应力和压力化解力等方面都表现出最优;而那些过于刚猛、粗犷而缺少柔韧、平和、细腻气质的男性和过于柔弱、依赖、自我封闭、自卑自贱的女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常处于劣势。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但凡成功的女性往往具有竞争意识和自信、果断勇敢的男性性格特征;而身边优秀的男性,更多的是具有女性的敏感、稳重、仔细、关心他人的气质。

  给学龄前父母的建议

  “双性化”教育是美国目前正在流行的儿童性别教育新思路。教育学者们认为,传统“单性化”家庭教育出来的男孩、女孩的智商、情商发展较为片面,在学习上有严重的偏科现象,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也难以自如地应付周遭环境变化。

  与之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以及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等科的成绩均较好,而且社会交往能力很强,容易被老师和同伴接受和喜爱。

  为此,教育专家们给学龄前父母提出了如下建议:

  1、鼓励儿童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伙伴学习,克服自身性格“缺陷”。

  2、引导孩子与异性同伴交友,通过自然的接触学习对方身上的性格优点。

  3、在性别教育中,父母不要对幼儿过于苛刻和严格的性别定型。

  4、双性教育切忌过头,走极端,这样容易导致孩子性别认同不清。

  帮宝宝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幼儿的性别认同和“双性化”教育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

  1、孩子的“双性化”教育建立在性别认同之上。应在孩子从生物学和心理学上认同了自己的性别后,父母再对之进行“双性别”教育。

  2、孩子的性别认同是他(她)在与异性的不断比较中,逐步发育并成熟起来的。以父母双性别为主体的家庭性别环境,与以父母关系和父母角色影响为主体的家庭性别影响力,是影响孩子性别认识的最重要因素。

  3、父母双亲在给予孩子正确性别认同教育时要注意不能太“刻板”。比如,要求小男孩要有男子气、小女孩要文静等传统观念,父母可在教育中根据孩子的个性重新要求。

  性别角色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父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帮孩子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兼有双性的优质特征,他(她)在未来才能表现出更灵活的适应性和创造力。

推荐阅读

    兔妈妈认孩子

    兔妈妈认孩子,妈妈,孩子,经理,真假,青草,肚子疼,怎么会,儿童,一蹦一,小白兔

    鲤鱼妈妈找孩子

    鲤鱼妈妈找孩子,妈妈,鲤鱼,鲫鱼,孩子,宝宝,长胡子,去医院,带孩子,不长胡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妈妈,孩子,上有,宝宝睡前故事,回事儿,猫咪,时候,休息

    快乐的儿童节

    快乐的儿童节,妈妈,小狗,身体,几天,康复,出院,好吃,着凉,前几天,儿童节快到

    买死驴的孩子

    买死驴的孩子,孩子,父亲,原因,电话,期间,塞到,打过,动力,打骂,睡前故事买死

    灰孩子

    灰孩子,赫拉,孩子,国家,地方,准备,后面,脸上,妈妈,脏东西,睡前故事灰孩子鳄

    “被犬教育”

    “被犬教育”,教育,时候,身体,责任,训练,地方,一块,时间,小狗,睡前故事“被

    孩子和蜗牛

    孩子和蜗牛,孩子,眼睛,蜗牛,玫瑰花,榛子,身体,心里,缩在,不来,睡前故事孩子

    谁是孩子的真正母亲

    谁是孩子的真正母亲,孩子,女人,时候,国家,洛阳,刘邦,时间,喝酒,时代,睡前故

    战胜命运的孩子

    战胜命运的孩子,孩子,时候,老人,四肢,疼痛,锻炼,耳聋,妈妈,身体,睡前故事战

    农夫和他的孩子们

    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葡萄,农夫,时候,宝宝睡前故事,耳朵,教育,埃索,茧子,民间

    买死驴的孩子

    买死驴的孩子,孩子,公司,农民,奖品,块钱,乡下,小伙子,幼儿,表示,  一个城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六一儿童节的由来,儿童,国际,国家,中国,统一,保健,社会,婴儿,时间,  儿童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儿童,训练,孩子,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障碍,造成,失调

    如果孩子是左撇子

    如果孩子是左撇子,孩子,儿童,造成,睾丸激素,左撇子,左脚,训练,强迫,?牐犐?

    宝宝的语言发展对照表

    宝宝的语言发展对照表,发展,宝宝,孩子,个月,哭闹,一岁,妈妈,口腔,  语言

    聋儿心理与行为问题

    聋儿心理与行为问题,聋儿,心理,发展,障碍,儿童,正常,明显,环境,在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