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

成语故事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卫庄公有个儿子名叫州吁,因是庄公爱妾所生,格外受到庄公的宠爱,以致于养成目中无人、骄横自大的个性。当时,卫国的石碏(què)大夫也有一个儿子,名叫石厚,经常与州吁在一起游玩。石碏屡次劝告儿子不要与州吁在一起,他始终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卫庄公死后,卫桓公(州吁之兄)即位。卫桓公十六年,州吁在石厚的帮助下杀兄夺位,石厚有功而被封为上大夫。本来二人以为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料,州吁却因杀兄夺位的恶行导致众叛亲离、王位不稳。于是他与石厚商量对策。石厚说:“我父亲石碏在任的时候,人人敬服他,我们请他来辅佐吧!”

于是,州吁派石厚带着贵重的礼物去请已经告老还乡的石碏上任。石碏早已知晓他俩合谋篡位之事,推托有病,坚决不肯入朝。州吁无可奈何,只得再命石厚去向石碏求取稳定王位的妙策。石碏对其杀兄夺位非常愤怒,便施用了一个计谋。他对儿子说:“只要周天子许可州吁当国君,其他人就一定会服从。”石厚说:“就怕周天子不答应,请问谁能够向周天子说情呢?”石碏就说:“陈桓(huán)公治国有方,又与周天子关系要好。你到陈国请求陈桓公出面帮助,一定会马到成功。”

石碏暗中写信给在陈国当大夫的好友,请求他协助自己为民除害。这为好友立即将详情告诉了陈桓公。待做着美梦的州吁和石厚刚一到陈国,陈桓公就下令将他们逮捕,并当众宣读石碏的来信。州吁和石厚此时才知中了石碏的计,但为时已晚。(成语故事)

陈桓公下令将州吁和石厚关押起来,并派使者告诉了石碏。石碏和众大夫商议决定马上派人到陈国将两人处死。有位大夫说:“州吁杀兄夺位,罪大恶极,我愿亲手处死他。但石厚是您的儿子,并且只是从犯,应该从宽处理。”石碏却说:“州吁干的坏事,大都是石厚谋划的。你们不杀他,我亲自去动手。不杀石厚,恐怕难安民心啊。”几个家臣不愿看到年老的主人旅途劳顿,便代主人到陈国去,杀了石厚。

当时百姓赞扬说:“石碏为了国家大义而忍心杀死为非作歹的儿子,他是一个纯正的人。”

这便是成语“大义灭亲”典故的由来。——《左传·隐公四年》

成语故事大义灭亲的故事

解释:

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

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

寓言故事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卫国,当时的国君是卫桓公。卫桓公有一个弟弟叫州吁,他仗着自己的哥哥是国公,生活骄奢淫逸,为人霸道,最后被卫桓公撤了他的将军一职,驱逐出国境。

十几年后,州吁带来他的一些党羽潜回国内,刺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州吁当上国君后,不体恤百姓,反而驱使百姓去打仗,以巩固自己的政权,激起人民不满。州吁为此感到很害怕,毕竟他的王位来得不名正言顺,万一百姓不服他的统治,王位肯定不保。于是,州吁召来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也是个大有来头的人,他是卫靖伯的重孙子,父亲石碏是卫国当时很有名望的大臣,很有才干。石厚就去问的父亲,怎样才能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

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只有得到周天子的许可,贤能被大家公认,他的地位就能巩固啊。”

石厚发愁了:“可是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那怎么办?”

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

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就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点了点头。

石厚以为得到了父亲的高招,高高兴兴地回去向州吁献策。于是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去陈国请求陈桓公的帮忙,没想到却被陈桓公扣留了。

原来,这是都是石碏的安排。石碏先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地偏国小,而老夫我也是耄耋之年,垂垂老矣,已经无能为力了,只好劳驾陈桓公您帮忙。这两个人,实际上是刺杀我们国君的叛逆者,竟然还想当我们的国君,请求陈桓公主持公正。”

陈桓公扣留二人后,请卫国派人处置。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了。但是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念在石碏的份上,应该从宽。石碏于是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然后迎立桓公的弟弟公子晋为国君。

后来《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认为石碏为了国家的利益杀死自己的儿子是大义灭亲。

小故事大道理: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民间故事知府金哥大义灭亲

南宋年间,奸臣误国,朝中忠良屡遭暗算。工部尚书范大人和兵部侍郎孙大人见此情景,就商议结成亲家,这样即使长辈有何不测,儿女们也好相互有个照应。范大人家有一儿一女,姐姐叫玉妹,弟弟叫金哥。孙大人家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唤珠儿。于是决定将珠儿许配给金哥,双方互换信物,作为凭证。

还没来得及给儿女办婚事,祸事就来了。孙大人被派往前线御敌,生死不明。范大人又遭奸臣诬陷,皇上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只有玉妹和金哥逃了出来。

玉妹和金哥历尽艰辛,这天逃到湖州地界,怎知突降大雨,姐弟俩慌乱之中钻进一户人家的后花园避雨。这家主人刘老员外原来也在朝为官,因奸臣当道,就辞官还乡了。老员外出门办事遇雨,抄近路回来,由仆人刘安搀扶着进了花园,看见凉亭中避雨的玉妹和金哥不像农家子弟,便想问个明白,就命人把他们带进前厅细问。

玉妹看刘员外不像奸猾之人,便把身世说了出来。老员外闻听大惊:“原来你们是范大人的儿女呀!老夫当年与令尊同朝为官,今天遇上你们姐弟,也算有缘。如今你们无依无靠,若不嫌弃,就在这儿住下吧。”玉妹流着泪,拉弟弟一起给刘员外磕头:“老伯不弃,小女子愿为奴婢服侍老爷太太,只求老爷能让我弟弟读书。”老员外说:“哪里,哪里,我岂能把侄女当奴婢使唤?侄儿读书一事,我会妥善安排,你就放心吧。我家有一犬子,不如让金哥和他一起念书。”

玉妹和金哥在刘老员外家住了下来。玉妹很懂事,处处谨慎细心,从不摆小姐架子。刘老员外夫妇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便有意让玉妹和他们的儿子继祖成婚,这样,贪玩成性、不思进取的继祖就有了约束和规劝他的人。

玉妹寄人篱下,想到弟弟的前途,就答应了刘老员外夫妇。就这样,继祖和玉妹成了婚。继祖虽然不学无术,却是一表人才,待玉妹也不错,小夫妻恩恩爱爱,日子过得倒也甜蜜。

转过年来,刘老员外突然身患重病,眼看不行了,就把继祖、玉妹和金哥叫到床前,他对玉妹说:“知子莫如父。我早知继祖不成器,但苍天有眼,送你这个贤惠儿媳给我,今后你要多管束他,免得他惹是生非。”说完就咽了气。玉妹牢记公爹的话,时常规劝继祖,生怕自己辜负了公爹的临终嘱托。

数年后,金哥长大成人,学业已成,为防奸臣,改名刘华。他中举之后,又考中进士,任湖州知府。金哥少年得志,一家人都很高兴。

金哥勤政爱民,很得百姓拥戴。他打听到岳父孙大人战死沙场,孙府又被抄家,珠儿是凶多吉少。金哥思念珠儿,虽有许多名门闺秀想与他结亲,但都被他拒绝了。

这天,一个丫环击鼓鸣冤,状告湖州纨绔子弟张一梅诱奸毒杀了她家小姐。金哥亲自勘察现场,详细询问案情。这个丫环是临安人,名叫书签。七年前,她被卖到福建泉州,给一家姓卞的小姐当丫环。卞小姐心地善良,待书签亲如姐妹。这年清明节,主仆二人去郊外踏青,卞小姐丢失了罗帕,被一青年男子拾到,前来送还,二人一见钟情。后来卞小姐身怀有孕,那男子却音信全无。卞小姐父亲早亡,跟着母亲度日,其母知道女儿有了身孕,怕她哥嫂知道不肯轻饶,便叫女儿去找那个男子。那男子曾说过自己是湖州人,名叫张一梅,到泉州来访友,这才跟卞小姐相识。卞小姐由书签陪同到了湖州,找了很多天,竟在鸟市碰到了张一梅。张一梅说他已有妻室,便给卞小姐安排了一个住处,当晚一同住下了。次日一早,书签到卞小姐房中一看,只见卞小姐七窍流血死在床上,张一梅已不知去向。

金哥问完,对书签说:“难得你对主人一片忠心。如今小姐已死,你无依无靠,就暂时在府衙住下吧,所有花销都由本府供给。”书签叩头说:“谢大人,但愿小姐沉冤早日昭雪。”

金哥差人四处查询凶犯踪迹,从房主那儿得知,昨日黄昏时,有一外地人付一两银子,只说租用一月房屋。房主因那小屋处地偏僻,闲置无用,乐得白赚银两,钥匙一交,也没细问。房主所讲的那租房之人,无论年龄和相貌,均与书签所说的张一梅相差甚远。金哥又差人去鸟市查访,偌大鸟市却无一人知情。再问书签,她也说不出什么人可以作证。

这天,金哥带上随从去驿馆,想从书签那里再问出点线索。书签正捧着一个物件呆呆地出神,见有人进来,急忙藏起来。金哥不觉生疑,问:“你方才藏的何物?能让我看看吗?”书签只好拿出来,双手献上。金哥双眉一挑:“你这东西从哪里来的?”书签说:“祖上传的。”金哥说:“这小玩意挺好,我以千金买下如何?”书签直摇头。金哥又说:“这小玩意儿,白银十两已是高价,为什么千金还不卖?”书签说:“不瞒老爷,这是小女夫家下聘之物,如今夫婿无处可寻,今生只能以此物相伴了。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卖。”

听了书签的话,金哥让下人退下,又问:“你实话实说,你是谁家的女儿?”书签只说姓柳。金哥晓得,她不敢讲出实情,又说:“我有一物,换你这玩意儿如何?”说着便掏出一把檀香扇来。书签一看惊得目瞪口呆,这扇原是她与金哥订婚时,她送给金哥的信物。而书签刚才藏的,正是范家给她的信物——玉蝴蝶,书签就是孙大人的女儿珠儿。金哥和珠儿分别多年,如今相遇在湖州,根本没想到能在此相遇。金哥说:“我是金哥呀!”书签仔细看看金哥,“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了好一阵,才向金哥说了前情:“抄家时,我把玉蝴蝶藏于发髻之中,后来我被朝中的卞大人收留,让我陪伴他的女儿。不久,卞大人死在任上,卞家举家迁回原籍泉州。书签这名字是卞小姐对我的戏称,时间久了,再没人叫我珠儿了。”

金哥回到家,把和珠儿巧遇的事告诉了姐姐。玉妹听说找到了弟媳,十分高兴,便把珠儿请到家中庆贺团聚。席间,珠儿一见姐夫刘继祖,几乎晕了过去,原来刘继祖就是杀害卞小姐的真凶张一梅!

第二天,珠儿把这事告诉了金哥。金哥万万想不到,这杀人凶手竟会是自己的姐夫,顿时心中翻江倒海,难以平静。按王法,杀人就该偿命,可这如何对得起刘老员外,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姐姐?但卞小姐的冤仇何时昭雪,珠儿的义愤何时能平?自己身为朝廷命官,岂能徇私枉法?金哥思来想去,没有两全之计,便去找姐姐,想说明实情,看姐姐如何反应。见到姐姐,金哥“扑通”跪下。玉妹忙把弟弟搀起,问他这是为何。金哥把刘继祖的罪行诉说一遍,叹道:“按王法,姐夫犯的是死罪呀!”玉妹听罢,肝肠寸断,流着泪对金哥说:“既然珠儿认出是他,想是不会冤枉他的。如今国难当头,江山可危,弟弟身为忠良之后,又是朝廷命官,且不可因亲情而忘大义,理应秉公执法,查实证据,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只是刘家只此一男,公爹临终把他托付给我,谁想他闯下如此大祸。如今他犯下死罪,杀了他,最令姐姐伤心的是对不住九泉下的公爹呀!”说着又是痛哭不止。金哥没想到姐姐如此深明大义,既为姐姐伤心,也被姐姐感动。

金哥派人查证落实,把所有的证据都拿到手了。他还听说刘继祖小腹上有颗指头肚大的黑痣,也设法进行了验证。在人证物证面前,刘继祖无法抵赖,只得招供。

原来,刘继祖在泉州巧遇卞小姐,便被卞小姐那如花似玉的容貌迷住了,千方百计将其勾引到手,但归期将至,只好忍痛割爱。若在往日,他会索性把卞小姐领回去,跟范玉妹生场气也不在乎。然而今非昔比,小舅子当了知府,他也惧怕几分。好在卞小姐并不知他究竟是什么人,最后一走了之,倒也白赚一场风流。他做梦也没想到,一场风流便种下孽根,卞小姐从泉州到湖州,到底找到了他。他没有办法,只好告诉卞小姐自己已有妻室,想给她一点银两,让她回去,彼此相安。偏偏卞小姐很重名节,宁肯充妾作小,也不回去。刘继祖无奈,就起了坏心,寻一个异乡人,求他给租一偏僻小屋,自己怀揣毒药来会卞小姐。他骗卞小姐是打胎药,之后明媒正娶。卞小姐信以为真,就喝下了刘继祖给她的毒药。刘继祖又以要出大汗为借口,给她蒙上两床厚被。卞小姐挣扎了一阵,就断了气。他连夜离开小屋,心想,卞小姐死无对证,丫环就算报了官,哪里也抓不到“张一梅”。

刘继祖画完供,对金哥说:“盼大人看在我死去的爹爹和你姐姐的分上,从宽发落。”金哥说:“你放心,既已招供,我不施刑杖。”最后还是判了刘继祖死刑。处斩之前,金哥日日好酒好饭,供刘继祖享用,并表示自己永不改刘姓,愿当刘老伯的儿子,将来生下儿子,仍袭刘家香火。

哲理故事抢军帽,大义灭亲及其他

提起1983年的严打,除了被打击人的亲属,大概别人快忘记了。毕竟过去了快三十年,早已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当年抢顶帽子就兴许毙了,如今抢个楼盘、抢座矿山也是波澜不惊。

那年,我正在东北一个地方的刑警队当个小头目,碰上全国严打,没日没夜的忙。看守所一下子满了,恶势力不敢抬头,社会清静了许多。犯人里有个年轻小伙,清秀的面孔,一副学生模样。其实他就是中途辍学的,在家缺少管教,跟着街头的混混们乱跑。一次几个人合伙抢军帽,他跑得慢,抓了进来。进来了还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见人就问哪天放回家,妈妈等得急死了。他不知道共和国正在严打,不知道抢了一顶帽子就是毁我长城,不知道严打办主任执意要处决他,只是办案的法官还坚持顶着。一个阴冷的早晨,我随行刑队去了法场。那次毙了38个,多是鸡鸣狗盗之徒。我没有见到他,听说躲过了这一劫。我知道,运动过了他的命就保住了,不过是个孩子,不过一顶帽子。

这段说的不是我,是一位旧时同窗的口述。他后来升至某市公安局长,办案无数。这两年不时传来严打的声音,他又想起了那孩子。自然,此严打非彼严打,但当年运动的滋味又泛了上来。

跟运动连在一起的,有一个词儿叫大义灭亲。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义灭亲,看旧戏《赤桑镇》,包公铁面无私,斩了为非作歹的亲侄儿包勉,任老嫂求情、斥责都不动摇。后来在连绵不绝的运动中,大义灭亲被磨成了一把刀,为了阴谋、私利或虚幻的信念和理想,把亲情与人性一齐斩了。眼下《刑事诉讼法》正修订,有专家说以后都亲亲相隐,流传了千百年的大义灭亲终被抛弃。细看条文,却只是在一般刑案庭审时,免除了直系亲属当庭作证的义务,没说别的。让儿子当庭指着鼻子揭发老爸罪行累累,确实太过残忍,已为现代司法所不容;但急不可耐地痛斥大义灭亲,未免为时过早。弟弟打工挣钱供哥哥上大学,一时贪念偷窃了室友4万元。警察设下圈套,动员哥哥打电话骗来弟弟,抓捕了他。前些年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每个人听了心痛,区区4万元的案子就毁了兄弟情。但是这故事还有续集。弟弟获得轻判和减刑,出监后努力上进入了学;他不但谅解了哥哥,而且说:如果没有那次归案,自己将一辈子亡命奔逃。大义看似害了他,实则给了他新生。

社会公义需要全体公民来守卫,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私情私利当然要保护,但是当社会公义为此而避让或受损时,我们自应怀有谢意和敬畏。罪恶可以在私情襟下躲藏一时,但必有见光之日;大义不言灭亲,但大义必须维护,那是社会大厦的支撑。

公民群起守卫社会公义,被一些人讥为民意审判或舆论审判,实则天大的好事。司法自应独立,但不能对汹涌的民意置若罔闻。西方一些国家为什么设了陪审团,对某些刑案由一群毫无法律知识的乌合之众决定罪或非罪?他们的思路是:对案情的基本判断,最需要的恰恰不是极为理性的冷峻,而是一般人的常识感觉,因为后者更有可能贴近案情的实质。法治去除了精英化,才能走向民主。

朱仝因为李逵劈死小衙内,一直要跟那黑厮拼个你死我活;恶徒李昌奎倒提双脚摔死幼童,我们的法官却选择了慈悲为怀。他们拿着那根法律的准绳量过来、量过去,真不如把绳子交给朱仝裁一回。

有些法官不知怎么,总和百姓拧着劲儿;好像钻进法律太深,出不来了。

推荐阅读

    大义灭亲的故事

    大义灭亲的故事,大夫,国家,国君,大义灭亲,不稳,时候,怎样才能,导致,本来,成

    墓里的孩子

    墓里的孩子,孩子,妈妈,时候,眼睛,头上,地方,心里,责任,身体,  屋子里充满

    南瓜星上的孩子

    南瓜星上的孩子,南瓜,孩子,妈妈,六岁,四岁,三岁,用干,儿童,两岁,宇宙中有一

    雪孩子

    雪孩子,孩子,妈妈,龙眼核,浑身,眼睛,儿童,胳膊,猛地,摸到,下了一场大雪,小木

    有魅力的男子汉

    有魅力的男子汉,眼睛,鼻孔,洗脸,宝宝睡前故事,鹭鸶,野猪,好吗,吃东西,猛地

    兔妈妈认孩子

    兔妈妈认孩子,妈妈,孩子,经理,真假,青草,肚子疼,怎么会,儿童,一蹦一,小白兔

    虾大夫

    虾大夫,大夫,看病,身上,牙科,牙缝,食物残渣,治疗,健康,外科,在温暖的海洋里

    好孩子懂礼貌

    好孩子懂礼貌,妈妈,一朵,松鼠,扭头,摇头,宝宝睡前故事,吃完饭,孩子,哥哥,松

    鲤鱼妈妈找孩子

    鲤鱼妈妈找孩子,妈妈,鲤鱼,鲫鱼,孩子,宝宝,长胡子,去医院,带孩子,不长胡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

    猫妈妈和三百个孩子,妈妈,孩子,上有,宝宝睡前故事,回事儿,猫咪,时候,休息

    买死驴的孩子

    买死驴的孩子,孩子,父亲,原因,电话,期间,塞到,打过,动力,打骂,睡前故事买死

    灰孩子

    灰孩子,赫拉,孩子,国家,地方,准备,后面,脸上,妈妈,脏东西,睡前故事灰孩子鳄

    孩子和蜗牛

    孩子和蜗牛,孩子,眼睛,蜗牛,玫瑰花,榛子,身体,心里,缩在,不来,睡前故事孩子

    谁是孩子的真正母亲

    谁是孩子的真正母亲,孩子,女人,时候,国家,洛阳,刘邦,时间,喝酒,时代,睡前故

    战胜命运的孩子

    战胜命运的孩子,孩子,时候,老人,四肢,疼痛,锻炼,耳聋,妈妈,身体,睡前故事战

    农夫和他的孩子们

    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葡萄,农夫,时候,宝宝睡前故事,耳朵,教育,埃索,茧子,民间

    男子汉

    男子汉,妈妈,扭着,塑料,用手,糖水,鼓起,吓醒,睡不着,儿童,  小獾,快来!”妈

    买死驴的孩子

    买死驴的孩子,孩子,公司,农民,奖品,块钱,乡下,小伙子,幼儿,表示,  一个城